淄博自古就有浓厚的饮食文化,博山菜也是鲁菜重要支柱。
炸肉、豆腐箱、春卷、酥锅是四绝,其中豆腐箱是豆腐切方寸,油炸后划开一扇门掏空,塞肉与菜,再合上,蒸煮后叠塔装盘,费工,口感方面给人一种虽不惊艳,但异常贴心的感觉。酥锅是其中最具有话题性的一道菜,老式北方铜炉火锅的样子,里面是提前铺好的内容,端上桌来摆一个垫子隔热,直接就能吃。炸肉其实就是小酥肉,遍地都有,但没人拿这个当招牌菜。在我写这些字的时候,已经记不太清春卷的细节了,依稀记得是韭菜粉丝鸡蛋馅的,提前切成段,吃的时候要蘸醋。
靠山的地方好像有吃蝎子、虫子的传统。从莱芜到淄博,都看到过炸蝎子、蝗虫、蜈蚣。
我曾经在河北见到过一个文物叫“错金铜博山炉”,其中的博山就是淄博的博,那也是我最喜欢的文物。造型为独脚圆盘底,炉盖被精心雕琢成层峦叠嶂的博山形态,整体以错金银工艺,将金丝银片镶嵌于炉身,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山势,山峰间开凿数处隐秘气孔,熏香自孔中渗出时,恰似山间云雾缭绕,峰峦间似有猎人与猎物在云雾间追逐。
老工业城市,车牌是鲁C。
走街上的直观感受是好多店铺大都半死不活的。
地名一大怪:王府井、中关村、义乌;
据说区县之一的周村是中国天主教重镇,淄博、滨州、东营三个市都属于周村教区。连居民区WiFi名都有天主教风格。但是走大街上反而是各种易学随处可见?
美食街:王府井南边,一条小巷子,两边全是小吃,跟芙蓉街不同的是这条街都是小餐车。烤蝎子、烤肥肠都有。
大红门:商务宴请首选。
吕季老味道酥锅:张店区共青团路中关村附近,酥锅味道很好,滚烫汤低,锅底白菜叶;铺上丸子,酥肉,豆腐,豆皮,银耳,小肠,熟牛肉,起清汤,端上来就能吃,热热腾腾得很舒服。老板娘脾气很大,天冷的时候要提前预约。
5号院烧烤:淄博烧烤是店家烤八分熟,桌子上有一小碳炉,吃客自己动手烤最后两分,天冷的时候也能防止串凉了。我跟老郭几个外地人第一次去的时候不知道,也没注意。花毛一体吃完就开始撸串,吃了没熟的串,回酒店人均拉肚子,还好问题不大。后面在淄博吃串就事先叮嘱老板烤全熟再上来。烤鸡皮很nice。人均五六十。一人三十串足矣,不过一般都是5串起点,人少了吃不过瘾。
隐藏粤菜馆子:某条街上有个隐藏很深的店,粤菜。在一个不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个小巷子,巷子进去100米,拐进一个居委会大院,大院另一面墙上有个大门,是个粤菜馆子。人均180左右。
审批局对面有家大杂烩,没啥特色,或者说招牌太多反而没什么特点……
张雪盲人按摩:火车站往北俩三路口,盲人夫妻。以前办公室的椅子坐久了腰疼,几乎每个月都得去一趟,夫妻俩孩有一个孩子在外地上学。刚好特殊时期,经常要做核酸,他家隔壁就有一个监测点,去的时候顺道带着他们一起做检测……
陶瓷琉璃博物馆:特殊时期已经过去后,淄博也因为烧烤彻彻底底火了一把,文旅方面开发出了很多新内容,于是在某个夏天,二刷了一波淄博,除了故地重游,还探索了一些新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淄博的陶瓷琉璃文化。陶瓷琉璃在淄博由来已久,最早大概是在战国时代。作为一个需要高温烧制的产业,对燃料的需求量很大,刚好附近的博山能提供大量燃料。作为齐之古都,商业手工业也很发达,所以也算是老天爷赏饭吃。这次二刷淄博的重头戏就是陶瓷琉璃博物馆,陶瓷琉璃方面的展品多种多样,除了实用向的雍容华贵的各种宫廷御瓷,精致大气的国宴餐具,平价有趣的家常摆件,还有各类大师匠人以陶瓷琉璃为载体的艺术品,梁山一百单八将、穆桂英、各类花卉、只此青绿、抽象艺术、漫画人偶,绝赞!!!人很多,基本不用想着跟展品合照,整个逛下来,大概要拍两三百张照片。逛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用得最多最久的一个黑色陶瓷马克杯就是几年前在淄博的一个店里买的。【三四个小时左右】

海岱楼:是一个有“中国最美书店”之名的仿古建筑。夜里开灯非常漂亮,一群人在大门口的桥上拍照,晏子使楚里的摩肩接踵放到这里简直是再恰当不过了。至于内部,钟书阁自带的拍照属性使得里面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在摆姿势。虽然我们是奔着好看去的,不过不得不说里面的书店属性也不差,本来打算买一本《济水之南》,前台经理在数据库里搜了一下没找到,就表示要我留下电话,后面有货了就通知我。【晚上去一两个小时左右】